產品
摘要:后增長時代(產業互聯網時代),以“十億用戶”為基礎,微信是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騰訊的C端端口,To B又To C。
消費互聯網的流量之爭和產業互聯網的份額之爭還未見分曉,但以“微信VS字節跳動”和“微信VS螞蟻金服”的新型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前者指向騰訊與字節跳動在社交、短視頻等領域的流量分配權,后者指向騰訊與阿里在支付、電商和產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服務競爭能力。
借由社交和流量優勢延伸到小程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和視頻動態等領域的微信,不得不成為騰訊參與這場競爭的核武器,盡管這不一定符合“少年張小龍”的個人意愿。
從1月15日起密集發生的微信封殺戰到微信公開課以來功能的密集迭代,不同尋常的2019年已經開始。已經擁有10億用戶、邁入后增長時代的微信如何自我進化與克制,如何協同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參與巨頭生態的競爭,成為2019年的微信需要應對的挑戰。
后增長時代的微信
微信的后增長時代幾乎與騰訊的產業互聯網轉型同時到來,且彼此需要。
增長時代(消費互聯網時代),微信是消費互聯網的騰訊贏得社交流量、超級入口及移動支付的永動機,建立了包括廣告、支付等在內的基礎商業閉環,成為社交領域的絕對壟斷者。微信還通過龐大的用戶數據,積累了強大的智能交互能力——包括AI語音、圖像識別,甚至視頻識別都在快速進化中,顯示出承接騰訊系智能硬件端口的能力。
同時,微信也是強調“流量+資本”優勢的騰訊,對外投資及籠絡生態伙伴的核心武器。包括微票兒(也即后來的貓眼)、京東、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在內的騰訊系合作伙伴都受益于微信強大的社交流量入口。
后增長時代(產業互聯網時代),以“十億用戶”為基礎,微信是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騰訊的C端端口,To B又To C。借助CSIG的云、安全等底層能力,和小程序、支付等微信延伸工具,微信有了更大的機會觸達10億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零售、金融、政務、教育、醫療等行業通過小程序和支付,相繼被連接到微信生態——用戶需要什么,微信都可以提供。
憑借微信支付和企業微信,微信在B端已經提供了上百種能力,覆蓋了零售、餐飲、金融等數百個行業。以微信支付為例,企業可以在其中使用商戶管理、商戶營銷、質量運營等多款工具,用戶打開微信就可以用掃碼購等工具便捷購物。
在內部,微信需要滿足轉向產業互聯網的騰訊越來越頻繁的資源索取,在外部,微信需要應對阿里和字節跳動的左右雙重夾擊,左即產業互聯網的份額之爭,右即字節跳動的流量之爭。
社交是火藥味最充足的一個戰場——字節跳動已經在數字內容的多個領域(包括資訊、短視頻、長視頻、小游戲等)實質性地威脅到了騰訊的流量霸主地位;多閃等多個社交產品的嘗試,則是字節跳動在社交領域對騰訊發起的競爭。例如,定位“視頻社交”的“多閃”,就通過抖音流量沉淀和大規模的春節營銷,至今仍盤踞在App Store社交排行榜前三。
張小龍需要抓住時間窗口,在保證微信對10億用戶吸引力的同時,把微信“平臺化”、“大而全”。換個角度看,正如那些沒有放棄微博的紅人和生態伙伴一樣,如果籠絡了足夠多的利益相關者,為10億用戶提供層出不窮的服務,微信至少會像商業化十足的微博一樣堅固。
過去一年,盡管張小龍一再強調微信并不焦慮,但歷史節點上的微信進行了最頻繁的產品迭代及商業生態的擴張。好看、視頻動態和對于視頻動態的強入口推薦,顯示出微信在進一步激活內容生態和普及“視頻社交習慣”方面的急迫性。
微信還相繼給小程序開放了廣告能力、搜索入口、“我的小程序”和“下拉桌面系統”等入口,并且提高了小程序開發者的收入分成。
小程序已經不僅是微信連接線下場景的一個工具,而是騰訊、百度、阿里和字節跳動之間搶占超級App市場份額的競爭,各家都把小程序作為一場戰略級的生態拓展。春節后,支付寶官方公布數據稱,其日活躍用戶數突破2.3億,正好追平阿拉丁公布的微信小程序平均日活數據。
后增長時代的微信大開發看起來迫在眉睫。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長達四個小時對產品價值觀、原動力和底線的強調,包括承認自己“很獨裁”,都變得異常具有指向性意義,看起來更像是在給產業互聯網背景下的微信大開發設定的“四項基本原則”。
更具有指向性意義的是,作為微信生態能力的展示,1月9日,微信官方史無前例地把公開課變成了兩天議程、2場主論壇、13場分論壇,以對外展示自己的能力、決心和規則,聚攏更多的合作伙伴。相比去年11月在南京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微信在公開課上展示的產品、生態和在零售、政務、醫療、金融等B端產業的賦能案例更加系統、具象和龐大。
微信的產業互聯網大開發
張小龍說過,產品由商業公司推動,通訊工具必須大而全,如果微信不在合適的時間窗口做成平臺化、不做大,那微信就會死掉。
對于后增長時代的微信來說,成為騰訊To B浪潮的絕對主角,或許是更大的發展機遇。理論上,微信可以在保持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同時,協同CSIG等騰訊的資源,加速從“社交通訊”——“關系互動”——“內容生態”——“生活服務”進化到“產業互聯網”。
由騰訊高級副總裁湯道生掛帥的CSIG誕生于騰訊的第三次架構調整中,被認為是騰訊成立20年來首次出現的完全To B的大事業群。以云為核心底層,CSIG整合了原本分散在騰訊各個事業群下面的安全、AI、LBS等To B能力和安全、醫療、零售等業務,形成第三方服務商需要的設計圖和工具箱。
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零售、政務等領域的合作伙伴在基礎的模塊能力上聯合CSIG,開發出自己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最后由微信將這種方案落地到C端用戶手中,最終騰訊收獲B端客戶。
根據《特寫丨為什么是他湯道生?》的報道,CSIG成立之初就獲得了馬化騰給出的兩個錦囊:一是CSIG要從C的角度考慮To B業務;第二個就是提供包括微信入口在的各種資源支持。在此之前,“Pony(馬化騰)對于微信入口一向謹慎。”
表面來看,CSIG是騰訊to B戰略的主要執行者。但實際上,微信的社交資源是騰訊產業互聯網能夠彎道超車的關鍵通道。
微信在產業互聯網中有多重要?湯道生把CSIG向微信要入口比作“抱大腿”,劉熾平給醫療健康團隊拉來拉來微信的核心資源支持后,其負責團隊的反應是“狂喜”和“有了更大信念”。早先,馬化騰給出的騰訊智能零售七大武器中,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企業微信以及社交廣告等五個直接與微信相關。
幾乎所有與騰訊合作的B端用戶,看上的都是微信強大的C端觸達能力。根據2019微信公開課公布的數據,微信小程序覆蓋的細分行業超過200個,政務和商業的服務用戶超過1000億人次,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8億,其合作商戶超過110萬家,覆蓋超過30個行業200種應用場景,企業微信也有150萬家注冊企業,還與微信、微信支付以及小程序進行了打通。
騰訊智慧零售運營總監薄碩桐在2019微信公開課的媒體專訪中談到,如果想做智慧零售,第一件事需要懂整個騰訊體系的能力,特別是微信的能力。借助微信支付、企業微信、大數據等能力,微信給B端提供了覆蓋營銷、數字化和支付環節的上百種能力,覆蓋了零售、餐飲、金融等數百個行業。
騰訊給餐飲行業提供的是微信社交流量、微信支付、小程序掃碼購和小程序點餐的行業解決方案,智慧零售則是數字動線大屏、小程序掃碼購以及小程序配送平臺,采用了微信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的物美、沃爾瑪、家樂福、永輝、天虹商場等零售商已經成為騰訊智慧零售團隊進一步拓展行業資源的標桿案例。
在這個意義上說,微信能夠給予騰訊產業互聯網多大的資源支持,能夠直接決定騰訊的產業互聯網能夠做到多大。
但對于一個以十億用戶為根基的社交產品來說,在滿足騰訊需要的同時,微信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體驗、守好產品價值觀,如何平衡功能的復雜與產品的簡便,就成為比以往更重要、也更復雜的命題。畢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抱怨微信臃腫、朋友圈高壓,也有越來越多的社交產品創業者把現在視為挑戰微信的一個時間窗口。
獨裁是一種解決方案。張小龍說自己“就是很獨裁”,因為微信需要保證一個很強的共識,保證自己的使命——成為用戶最好的工具性的朋友,并且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張小龍在今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強調過,所有的公司都有騷擾用戶的動機,所以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微信要自己守住產品的底線。放到現在來理解,這句話既是說給微信生態的創業者們說的,也是說給現在的騰訊說的。
比如,接入微信的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都會經歷B端需求與C端體驗的拉扯磨合。騰訊智慧零售運營總監薄碩桐告訴我們, B端需求是CSIG思考和輸出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起點,微信開放平臺零售業務負責人于洪瀟則在同一場合強調,“用戶是否需要”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
模塊化的產品思路也是一種解決方案。通過主城社交流量+連接端口(公眾號、小程序)+衛星APP(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的模式,把騰訊及其生態伙伴連接到微信這座富礦。
可以說,微信示范了一種超級APP的開發方式,既可以保證C端用戶簡潔的社交體驗,同時又可以把騰訊及其生態伙伴連接到微信這座富礦。
張小龍在今年的演講中還提到了微信連接更多服務形態的野心和路徑:“微信作為一個APP來說,已經承載了很多東西,并且在承載了這么多東西的情況下看起來還很簡單,但是畢竟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下一階段,微信更多的是圍繞微信去通過不同的APP、嘗試跟微信有某種關聯的其他的一些服務形態。”
微信與CSIG能夠形成多大程度的產業互聯網聯盟,最終在超級平臺和產業互聯網領域取得絕對優勢,以對抗在零售、支付、AI、云等領域有絕對競爭壁壘的螞蟻金服,同時考驗著微信、CSIG和騰訊。
更進一步來看,微信用什么樣的姿態參與到騰訊的改革中,對于騰訊第三次改革的成敗也至關重要。
戰阿里、防頭條
同時站在后增長時代和騰訊產業互聯網轉型節點上的微信,成為了戰阿里、防頭條的主力軍。微信對內需要滿足騰訊公司更多維的需求,對外還要防御螞蟻金服、字節跳動和百度在流量、社交、支付、小程序、線下生活、產業互聯網等方面的全方位、中心化攻勢。
巨頭戰爭的刀光劍影體現在從1月15日起密集發生的微信封殺戰。先是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三款社交產品以紅包、誘導分享、裂變等為營銷手段,試圖偷襲微信,并隨后被微信封殺,后來抖音用戶無法正常使用微信賬號登陸。春節期間,意在獲客和支付的百度紅包和今日頭條紅包鏈接也被封禁。
標榜開放和去中心化的微信正在借助騰訊的To B野心和CSIG的云計算、安全等底層能力,加速建立更龐大的閉環生態,把更多的用戶、服務、交易和場景截留在微信閉環和騰訊生態內。
微信還在加快推進一種更加高效的連接方式和傳輸通路——微信搜索。在微信小程序團隊的描述中,希望以后用戶在微信搜索的時候,因為有了小程序這個載體,各行各業無論是內容、服務、交易、商品,都可能會被用戶直接搜索到。
這代表微信為電商、內容、線下服務等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社交流量入口,在這條更主動、更高頻、更精準的路徑下,被納入微信生態的同盟者將不僅限于躺在九宮格里的美團、拼多多、京東、貓眼。
過去,騰訊與阿里兩大巨頭的競爭主要基于電商和投資生態;現在,隨著騰訊的擴張、阿里的生態回收,競爭已經擴展到小程序、產業互聯網等方方面面。
騰訊基于CSIG和微信的能力提出了多個行業的數字化方案。比如,結合云、安全、AI以及LBS和地圖等底層技術能力,微信支付向數字營銷、智慧經營以及到家等整條消費鏈拓展,內部還專門有團隊針對不同行業做新技術落地,目前已有近100項能力;企業微信也由專注企業內部溝通轉向連接外部企業和消費者。
阿里則基于電商、阿里云、螞蟻金服的能力推出了自己的數字化改造方案,一種被騰訊耿軍稱為“親自下海開超市、開便利店,走別人的路,讓別人也無路可走”的產業互聯網賦能方式。
對外部,阿里以天貓為主要陣地,通過與品牌建立從產品、渠道到供應鏈的更深層次連接,實現對已有存量市場逐步的數字化改造;在內部,通過自營和參股大潤發、餓了么、居然之家、盒馬、1919、蘇寧等企業,在重要的垂直行業中打造“樣板間”,推進增量行業的新零售進程;在全球化方面,螞蟻金服在金融技術和支付網絡上的并購、投資及合作已經遙遙領先。
這場協同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微信大開發,理論上還可能增加字節跳動等競爭對手在沉淀關系、建立社交入口、做厚商業模式方面的難度。目前,字節跳動正在通過多個社交產品實現其產品矩陣在群聊、支付等方面的突破——這些功能在短期內,是沉淀社交關系、建立穩定入口、增加廣告模式之外新的變現形式的基礎。
雖然目前效果有限,但微信視頻動態以及獲得微信入口的微視,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成為騰訊試圖跑贏短視頻戰爭的關鍵武器。張小龍對于視頻社交的期待是,通過能量強大的微信群等入口,能夠讓UGC形態的短視頻“更多地流通起來”,并最終衍生出“另外一個APP”,就有可能封堵抖音從短視頻流量池進化到社區的路徑。一直以來,抖音對于自己生態脆弱的擔憂也就會成為實打實的風險。
不論進展是否順利,隨著微信進入更多領域,并在社交等關鍵命門方面變得保守轉向,一種像極了“3Q”大戰的“天下苦微信久矣”輿論又開始發酵。
2019年將成為微信艱難又風口浪尖的一年。
<來源:微信公眾號“三聲” 作者丨邵樂樂>
p0